拿出勇氣「不盲從」,培養自己的人生觀點

管中祥
3 min readJun 28, 2019

小小前言:剛看了某個談話性節目談長榮空服員罷工,簡單說,幾個老闆級的「成功人士」不斷指責空服員不爽不要作,如果覺得長榮不好,應該盡早離開,不要綁架乘客,為自己要錢。

這些人除了沒有產業民主的觀念,對公司治理的方法竟然如此古板與威權,他們完全沒想到,現代社會,一個公司能不能發大財,關鍵之一就是有沒有能力面對「異見」。

「異見的力量」這本書剛好舉了一架即將抵達目的飛機不幸墜落的例子,慣老闆們應該好好看看。

或許是華人社會的集體性格,從小到大的教育總是教我們要團結、和諧,不論是課本裡「一盤散沙」的故事,或者,是在政治場合裡的呼求的「以團結的XX黨對抗分裂的OO黨」,甚至是日常生活、職場中的「相忍為XXX」,「團結」、「和諧」似乎已成了不可違逆的美德。

不只如此,台灣的民主教育從小就強調「少數服從多數」,願賭就要服輸,即使別人只是多你一票,輸了就是輸了,就要認了;即使有人告訴你要「多數尊重少數」,但要不要「尊重」人家,常常淪為自由心証,即使不尊重,最多只是不痛不癢短暫的道德譴責,也不會有人說你不懂民主。

但,「多數」一定不會錯?「團結」就一定是好?

心理學家查蘭.內米斯在《異見的力量 — 心理學家的7堂決策思考課》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。他說,一架聯航班機在回程途中發現噪音,機身輕微震動,但平日指示起落架定位的警示燈並沒有亮起。

機長和組員花了很多時間查明原因,把焦點放在查看起落架,飛機因而在空中多盤旋了四十五分鐘,卻忘了一件重要的事:飛機就快沒油了!少了這個簡單的查看動作、小小的提醒,最後竟然釀成悲劇,飛機墜落在距離機場僅有六海里之處。

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慘劇?內米斯說,有可能是因為組員服從機長權威,而機長只把問題放在起落架上,也有可能是壓力太大,只能團結一心關注眼前的事項,而沒有意識到燃油快用完了。

也許在這種緊要關頭,大家都得服從機長指揮,根本沒時間想東想西,甚至不會想到還有更嚴重的問題。但,如果這時候有點時間多些思考?容許異見呢?如果當時有人願意先把指令擺在一邊,冷靜查驗其它的問題?會不會悲劇就不會發生。

說這些都是事後諸葛,大部分的事也不會這麼緊急,然而,就算如此,團體裡就會容許有異見的機會?如果,我們已經習慣權威式的團結,我們還會想,或敢提出異議之聲?

能不能或敢不敢提出異見往往和組織文化及領導者有關,一個威權並講求效率的領導者,通常不太會容許組織內有太多的雜音。而組織成員即使有不同的看法未必敢直言不諱,因為有可能因為害怕孤立而靜默不語,也可能擔心「棒打出頭鳥」,最後搞到自己體無完膚。

但,團體裡沒有異見會是嚴重損失,查蘭.內米斯在書中透過心理學實驗、公司治理、政治決策等多個例子說明異見的重要性,並提醒我們「可以合群,但千萬不要盲從」。

這並不是說,團體裡有異見就能解決問題,但至少能提供思考與論辯。接觸不同的看法,才有機會擴展我們見解,調整原來的想法,當然,也可能因此鞏固既有的立場。

但無論如何,尊重異見的決定才會有縝密思考、檢視、討論過的結果,經過這樣的歷程,不但能讓團隊成員了解每個方案的優劣、查看是否有未盡之處,更重要的,論辯後的團結,才會是真正的團結。

坦白說,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除了要有不怕衝突的組織文化、要有勇於發言不怕受傷的出頭鳥,作為領導者是不是有雅量?願不願意創造異見空間?恐怕是重要關鍵。

#標題不是我下的,是出版社XD

--

--

管中祥

一個不務正業的大學教授,總覺得有些事要努力過,才有說失望的資格。